法官联合相关工作人员开展调解工作
近日,湖北省随州市随县万和人民法庭法官魏文杰带着法官助理将一份《调解书》送到万和镇双湾村村委会。
“感谢法院的调解,化解了我们村这起多年的纠葛。”村委会工作人员拿着《调解书》高兴地说道。
这场矛盾的开端,还得从十多年前说起。
2004年年初,双湾村村民文师傅与村委会签订了山林耕地承包合同用于种植白杨树。10年过后,合同到期,但文师傅并没有依照合同返还相应耕地和山林。村委会多次要求文师傅返还集体土地,始终未能如愿。
“我们请求法院依法判决被告返还占用的集体土地,并向村里支付合同到期日至判决日的土地占用费28万余元。”2024年11月11日,村委会一纸诉状将文师傅告上了法院。
“28万多的占用费不是小数目,一判了之可能会激化矛盾,后续执行也是个难题。”承办法官魏文杰决定先与文师傅联系,了解具体情况。
接到法庭电话后,文师傅来到法庭,向承办法官诉苦:“这块地上还有我辛苦种的将近3000棵白杨树,这都是钱!地没了,还有小树没成材,谁把这笔钱给我呢?虽说合同到期了,我仍然照看了天保林这么多年,现在山上的林木也值不少钱,我的看管费怎么办?”
经了解,在沟通土地返还问题上,文师傅坚持要求村委会补偿土地返还后树木补偿款8万元,村委会则认为此笔补偿款不合理,双方一直僵持不下。为了避免矛盾升级,镇党委及村委会多年来均采取沟通说理的方式,但一直未能顺利收回土地。2024年,随县各乡镇开展“三资清理”工作,村委会为了尽快收回被占用的土地,决定付诸法律,不仅要求文师傅归还土地,还要其支付土地占用费28万余元。
听了文师傅的叙述,承办法官魏文杰心里有了数。今年开展“三资清理”工作以来,他也非常关注农村此类案件的审理,收集了很多类似的案例。他打开收集的案例,对文师傅一边讲案例一边讲道理。“以案说法”的方法很奏效,文师傅在了解了几件类案的判决结果后,主动联系村委会,表示愿意坐下来谈一谈。
11月25日,万和法庭联合镇党委政府包村党委委员、政法办、万和法律服务所相关工作人员到双湾村村民委员会开展调解工作。
“双方的矛盾主要集中在文师傅要求的8万元的补偿款,及村委会主张的28万余元的土地占用费。这两个矛盾点达成共识,相信此次纠纷便能化解。”承办法官魏文杰向大家介绍了事件的来龙去脉。
文师傅首先说道:“我不是不想返还土地,但我那些种在地里的白杨树,村里总要给我补偿吧!”
“文师傅,你是村集体的一员,既然合同已经到期,你继续占用承包土地,不仅没有法律依据,情理上也说不过去。”包村干部向他解释道:“关于补偿问题,可以通过正当的法律途径来解决,而不是通过占用土地的方式解决。”
……
会议室内,大家开诚布公,谈诉求、讲法理、说情理……调解的氛围逐渐融洽。
经过努力,最终双方都同意做出让步。文师傅在年底前自行将白杨树处理完毕,返还村集体土地。村委会自行将土地恢复原状,并放弃要求文师傅支付28万余元占用费的主张,双方达成共识并于当天签订了调解协议。
“有些涉农看似事实清楚、法理简单,一判了之,法结易解,但心结难解。所以在办理类似涉农案件时,我们尽可能联合多方力量,采取联动调解的方式,把法理讲透、事理讲明、情理讲通,努力让涉农纠纷‘软着陆’,实现矛盾不上交、纠纷就地解。”承办法官魏文杰介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