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假志愿服务,真信息“陷阱”——317位农村老人个人信息为何被“盗”
时间:2024-08-23 10:33来源:重庆长安网责任编辑:徐晶

“叔叔孃孃,我来帮您激活电子医保卡,您配合扫脸识别就行,很简单。”

“要得,谢谢你年轻人,人老了,就是弄不清楚这些……”

……

在重庆市一些农村,一群看似热情好心的年轻人,打着志愿服务的幌子开展为老服务,实则布下信息陷阱,只等老年人“上钩”。

这究竟怎么回事?

假志愿服务

真信息“陷阱”

“叔叔,刚才人脸没识别上,需要再来刷一下脸……”2022年,胡原等8人成立团队打着志愿服务的旗号,在为村民提供激活医保电子凭证服务的过程中,主要针对没有使用智能手机的农村老年群体,秘密窃取其身份证信息、人脸识别信息和手机号码等个人信息,并注册一些具有金融性质的App账号。而后,胡原则将这些注册的账号一并打包,予以出售牟利,非法获利近20万元。

案发后,胡原等8人被公安机关抓获,后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移送江津区检察院审查起诉。

检察机关受案后,通过审查支付交易明细、证人证言等相关证据材料,认为胡原等8人的行为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提起公诉。

2024年1月,重庆市江津区法院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处胡原等人有期徒刑6个月至3年,并处罚金6千元至4万元不等。

“原来刷脸也是有风险的,没想到自己的身份信息还这么重要,我以后可得小心,好在有检察官帮我们把了关。”近日,江津区油溪镇村民毛强说起先前被骗的事仍心有余悸。经查,在此案中,有317位农村老人掉入信息“陷阱”。

(8月20日,检察官对侵犯农村老人个人信息案进行回访,并开展法治宣传)

大数据筛查

317个非法注册账号“浮出水面”

刑事案件虽然落下帷幕,但胡原等人的行为,不仅仅触犯了刑法,还对社会公共利益造成侵害。2024年2月,江津区检察院将案件线索移送至重庆市检察院第五分院。

“数字化时代,个人信息保护对公民的正常生活和人身财产安全尤为重要。农村老人因防范意识较弱,在获取信息、使用智能设备等方面存在较大困难,个人信息极易受到侵犯。”重庆市检察院第五分院审查后认为,胡原等8人非法出售的账号具有金融账户属性,会导致涉案农村老人的个人信息一直处于被冒用的极大风险中,还可能为下游违法犯罪行为提供金融工具,社会公共利益持续受到侵害,必须进一步消除危险。

要想让受损的公共利益得到保护,消除隐患,就得从源头着手。因此,如何找到被非法售出的账号,即是“解题”关键,也是调查难点。

“网络犯罪往往具有复杂性,隐蔽性,调查取证相对有难度。”重庆市检察院第五分院公益诉讼部门负责人介绍,为精准锁定被售出账号,该院通过“大数据建模+检察技术辅助”的方式,分别调取了2000余条账户注册数据、近3万条医保数据、4000条身份信息数据,对“涉案时间、涉案区域、被侵权人年龄”等关键要素进行数据碰撞比对,同时对已删除账号数据进行恢复,并逐一核对被侵权人,最终确定317个账号被非法注册并售出。

2024年4月,在没有相关组织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情况下,重庆市检察院第五分院就胡原等8人侵犯农村老人个人信息向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提起民事公益诉讼,请求判令8名被告协助被侵权人注销已查明的涉案账号,消除社会风险,按照各自获利金额计算劳务时间,向农村老人群体提供公益服务,并在省级以上媒体公开赔礼道歉。

近日,重庆市五中法院开庭审理本案,胡原等人全部认可检察机关认定的事实,并接受全部诉讼请求,遂达成调解。

做好“后半篇文章”

再冻结500余个异常账号

2021年8月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随着数字社会中个人信息价值的日益明显,农村老人由于信息获取率低、防骗意识弱,其个人信息逐渐成为受侵犯的重灾区。

如何帮助农村老人筑牢个人信息安全“防火墙”?今年5月,重庆市检察院第五分院在全面梳理问题的基础上,将此案情况向相关部门进行通报,并就如何做好预防工作进行了沟通交流。

获悉相关案情后,相关部门立即采取行动,一方面建立全市统一的推广人员身份甄别机制;一方面和第三方服务提供商采取行动,对全市其余地区进行排查,通过风险评估和核查比对,查出500余个存在冒用风险的异常账号,并进行冻结,从更深程度、更大范围斩断下游灰色交易或违法犯罪,切实保障农村老人群体个人信息安全。(文中涉案人员均为化名)

相关报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办

Copyright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4028866 号-1 港澳六和宝典资料 © 2017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