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让乡村治理更“明白”!这里1500余名“法律明白人”成乡村治理“香饽饽”
时间:2024-09-12 09:02来源:黔南长安网责任编辑:陈言

日前,在贵州省三都自治县九阡镇月亮山村村委会,村民潘某叁和潘某祥两位老人握手言和。而在不久前,两人因林地纠纷吵得不可开交差点大打出手,好在村里的“法律明白人”潘凤师及时出手,双方达成和解。


图为开展“法律明白人”培训

像潘凤师这样的“法律明白人”,在三都自治县共有1500余人,覆盖了全县8个乡镇(街道)、105个村(社区),平均每个村(社区)有10名以上“法律明白人”。他们从乡村到社区,从一地生根到遍地开花,他们既是具有较好法治素养和一定法律知识的社区书记、村干部、网格员、人民调解员,又是积极参与法治实践的法律法规“讲解员”、矛盾纠纷“调解员”、社情民意“传递员”,带领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书写着一个个基层社会治理的鲜活故事。

他们成为群众身边的“解忧人”

43岁的潘凤师,是贵州省三都自治县九阡镇月亮山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2022年他通过司法系统相关培训成为村里一名“法律明白人”后,积极带头学习法律法规和研究调解技巧,将一起长达20年的纠纷顺利化解,在当地成为美谈。


图为“法律明白人”潘凤师调解山林土地纠纷

“我们两家的堵心事解决了!也解开了我们20多年的‘疙瘩’。”村民潘某叁和潘某祥两人因林地纠纷吵得不可开交,于是找到了潘凤师“评理”。潘凤师了解到,由于历史原因,两家纠纷的林地存在没有明确的权属和颁证,同一地块多种名称、多证持有、四抵不清等特殊情况,于是走访了当地老村干、寨老、邻村群众等收集相关证据资料并几次实地勘测,在一切准备就绪后组织双方当事人以“背对背”的方式进行调解,告知双方调查结果并根据相关法律出具调解意见和建议书,最终两家人长达20年之久的积怨终化解。

“遇到事儿,一定要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可不能乱来,要相信法律。”潘凤师常常跟大家这样说。村民遇到急事、难事都愿意找他聊一聊、说一说,经常出现在化解矛盾第一线的他,在村民心中,是为村民办实事的法律行家,有了矛盾纠纷,都喜欢去“挂”他的“专家号”。

村里多些“明白人”,法律面前少糊涂。“自从村里有了‘法律明白人’,大家遇到问题都会找他们问清楚、弄明白,尊法、守法、学法、用法意识日益增强,现在打架闹事的人少了,乡风也变得更加文明了。”月亮村返乡创业人吴方富由衷说道。

近年来,像潘凤师这样活跃在水乡大地农村地区的“法律明白人”越来越多,他们活跃在田间地头、村头巷尾,在调解纠纷中,他们把“法言法语”转化成“乡音土话”,用“大白话”讲清“大道理”,让村民真正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及时排查风险隐患、化解矛盾,让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进村入户了解情况、收集群众法律需求,让基层治理更精准。

“农村的矛盾纠纷没什么大事,都是些小事,但有时道理讲不通,会优先选择找村干部、乡贤寨老、老党员调解解决,把他们培养成‘法律明白人’,让他们逐步成为乡村治理的行家里手。”三都自治县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梁慧介绍,我们将“法律明白人”培养工作纳入法治乡村建设和“八五”普法规划统筹谋划,作为全县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民生工程,全县105个村(社区)已实现“法律明白人”全域覆盖,“法律明白人”逐渐成为全县基层普法宣传、法律服务、纠纷化解、乡村治理的重要力量。

他们担当民主自治“内行人”

中和镇雪花湖社区成立于2018年6月,是三都自治县规模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之一,安置有全镇20个村1112户共5782人,水族人口占比99%,是一个典型的“非熟人”社区。居民诉求多、矛盾纠纷突出等成为社区服务与治理的第一要题,增强社区群众法治观念,引导社区居民群众学法知法懂法用法,成为社区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社区组建了一支由社区两委干部、老党员、老干部组成的“法律明白人”队伍,借助法官、警官、律师等资源,整合绣娘、楼栋长、网格员、联户长等力量,2019年,三都自治县首个“法律明白人”工作室在雪花湖社区成立。


图为调解矛盾纠纷现场

“我们‘法律明白人’工作室建立轮班制度,社区法律明白人、法律顾问、专职人民调解员轮流坐班‘问诊’,开展法治讲座,接受法律咨询等,主要是想让群众有地方可以说说话、讲讲道理、提提建议,遇到各种法律问题能够找法‘有门’、靠法‘有路’。”韦仕照是雪花湖社区法律明白人工作室的10位“法律明白人”之一。

在社区每次召开的议事协商会上,韦仕照都会向社区居民讲通讲透法律知识,耐心解答居民在婚姻家庭、房屋继承、劳动纠纷等方面的法律问题。他还经常与社区班子成员一起探讨自治法治德治社区治理新模式,参与制定和修改社区居民公约,开展法治阵地创建工作等。

群众法律需求在哪里,“法律明白人”的服务就在哪里。近年来,三都自治县各地纷纷将“法律明白人”列入村居“一约四会”议事机制,要求村居法律顾问及“法律明白人”参与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村合作社经济合同签订等工作。他们逐渐成为乡村(社区)基层自治“智囊团”,遇到涉法问题都会找他们来“合计合计”,共同推动村级各项事务纳入法治化管理轨道,提高村级事务法治化管理水平。

“村口公示的决议执行情况是什么意思,我有点看不懂呢。”凤羽街道尧麓村网格员、“法律明白人”李世华总是第一时间向群众作出解释。除了网格员的工作,她还承担着基层依法治理信息收集员、工作协调员、法律宣讲员的作用,围绕矛盾化解、法律咨询、普法宣传等积极开展工作,进一步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幸亏小李他们给我讲了法律,当时才没有随意改变土地用途,否则费时费力,还要面对处罚。”尧麓村一位村民感谢“法律明白人”给自己普法。去年7月,该村民想建设养鸡场,准备在自己的农田上请挖掘机开工。李世华知道此事后,立即联系村里的法律顾问,给这位村民讲解土地管理法的规定以及违反的后果,才打消了该村民动工的念头。

如今,拿不到工钱怎么办?申请宅基地,审批条件找谁了解?田间地头、乡里邻里、生产生活中碰到的这样那样难题,对李世华来说就是信手拈来。李世华说:“作为‘法律明白人’不仅自己带头学法、遵纪守法,还要帮助村民运用法治思维,依法化解矛盾,让法治成为乡村发展底色。”

他们争做文明新风“领路人”

“重婚有违民法典,包办买卖不对路,朝三暮四不可取,养老育儿是义务。”“法治声音到农村,学法用法做好人,劝人向善莫学坏,幸福生活传万代……”“法律明白人”韦应丽一首首普法水歌唱得生动有趣,在中和镇雪花湖社区“绣娘之家”,绣娘们坐在板凳上一边刺绣一边听得兴致盎然,类似这样弘扬法治、倡导文明的歌曲社区居民们也都会唱。


图为“法律明白人”韦应丽唱普法水歌

“韦嬢嬢不仅是矛盾纠纷调解的行家,也是一个合格的普法员。”雪花湖社区居民潘德趁口中的“韦嬢嬢”,就是三都自治县中和镇三洞马尾绣协会党支部书记、会长,贵州省省级马尾绣技艺传承人,也是中和镇雪花湖社区“法律明白人工作室”“水乡绣娘调解室”的“领头雁”之一的韦应丽。多年来,韦应丽致力于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向群众普及法治知识。她关心绣娘生活,努力提升社区群众法律意识,积极为他们调解纠纷,热心于推动乡村法治建设,赢得大家广泛赞誉。

“学法”和“懂法”是实现“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前提。在水乡,许多群众爱好唱歌但是又识字不多,三都自治县司法局邀请本地歌仙,以山歌为载体,将《民法典》等法律内容转化为少数民族歌词内容,以民歌形式在少数民族传统节假日活动上推广“山歌”普法,通过绣娘传唱、以点带面的形式,将法律规定、法治意识、法治精神唱进更多水族群众心里,让普法山歌唱响水乡大地。

“通过水歌传唱的方式普法,听一遍就能明白普法内容,多听几遍还能跟着哼唱几句,对法律知识更感兴趣,让群众真正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梁慧介绍,过去普法干部开展‘法律进乡村’常从村民口中听到‘你说的我听不懂’等拒绝的话语,现在有了人熟地熟语言熟的‘法律明白人’,不仅解决了群众听不懂、干部说不通的窘境,也便于随时收集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及时为有需要的村民提供法律帮助。

此外,聚焦重点领域和群体,三都自治县各乡镇(街道)司法所针对社区矫正对象、无业游民、家庭矛盾纠纷多发等人员进行重点培养,利用村(居)法律顾问及“法律明白人”与培养对象结成传、帮、带对子进行学习指导,把他们也培养成“法律明白人”,不但有效降低社会治理成本,还将他们转化成为群众身边现身说法的骨干力量。

“群众有事摸不着门,就找‘法律明白人’”“普法教育你我他,法治建设靠大家”……如今,在三都各街道、小区道路两旁的广告栏上,各类法治标语、法治展版、反诈漫画、法条横幅,随处可见。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在水乡大地蔚然成风。

相关报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办

Copyright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4028866 号-1 港澳六和宝典资料 © 2017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