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又到牧民转场季!祁连山脚下的肃南法院,直接把法庭搬到了“借牧点”上
时间:2024-10-31 09:40来源:张掖市委政法委责任编辑:陈言

金秋十月,草原从绿色转为金黄,又到了牧民转场的时间。这几年,随着生态环保的需要和牲畜养殖数量的增多,甘肃省张掖市肃南县积极探索传统牧业发展方式的转型,由此一种新的转场方式开始兴起——“借牧”。牧民把冬季牧场“转移”到周边农区的玉米秸秆地里,通过“租田放牧”的方式保护草原、发展生产,产业兴旺发展的同时,生态环保理念也逐渐深入人心。

走,让我们看一看肃南法院是如何处理祁连山脚下“借牧”引发的纠纷......

隔阂消散在奶茶香气中

“雄鹰飞得再高,影子还在地上”。牧民活跃在牧区,地广人稀,很多地方没有手机信号,在诉讼活动中,找人就成了一个问题。肃南法院干警抓住牧民必须在借牧点生产生活这个特点,精准发力,开展巡回审判,在借牧点立案、审判、执行,迅速解决矛盾纠纷。

“法官,樊某欠我3万块钱,现在我在玉米地里借牧,玉米地的租金费用不够,能不能给我们立案处理?”接到王某电话后法庭干警认真核实了情况,打听到樊某在邻县借牧,立即驱车赶往樊某的借牧点。

10月份的祁连山下气温急剧下降,来到王某借牧点已经是下午5点。

“我又不是不还他,只不过现在没钱。”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

法官与樊某在帐篷里的火炉边促膝长谈,经过反复沟通,最终在法庭干警的监督下樊某当天就偿还了王某的借款,王某也将租玉米地的租金付清。

法官离开时,双方隔阂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帐篷里浓郁的裕固族奶茶香气。

忧愁化解在多方努力下

扎西(化名)与娜仁(化名)是两口子,两人结婚后一直以放牧为主。去年的一天,两口子来到法院请求离婚。

“她天天念念叨叨的,这日子过不下去了。”扎西带着酒气向皇城法庭法官倾诉。

“法官,今年干旱,羊吃不上草,他不想着解决问题,却整天抱着个酒瓶子,还总是说我数落他太多......”

法官耐心的听完双方的对话,敏锐的意识到这两口子没有什么原则性的矛盾,只是因为天气干旱,牲畜无法吃到草料,男方担心买来的草料价格高昂,饲养成本过高,忧虑过度,女方又经常在耳边唠叨,导致男方借酒消愁,双方由此产生矛盾。办案法官并没有机械判案,而是积极联系村委会,乡政府以及邻近地区政府,经过多方协调,扎西一家驱赶牲畜到永昌借牧,直接把饲养成本降了下来,忧愁的事情也得到了化解,小两口很快和好如初。

“谢谢你了,法官!”

“谢谢法官,有空来我家的借牧点喝碗奶茶。”

法律知识融入借牧事务里

“帖木儿,上次你来法庭咨询借牧合同怎么写,今天我带来了一份范本,你看看。”法官给牧民分发合同范本。

“太好了!我最近正发愁呢!”

以前的借牧往往是双方口头约定,对时间、金额等约定不规范,容易发生纠纷。肃南县法院了解到上述情况后,组织法官为广大农牧民制定了规范的“借牧合同”模板,为双方有效填补了诸多法律漏洞。

肃南县法院的警车穿梭在各借牧点,群众哪里有法律需求,普法的脚步就延伸到哪里。

近三年来,肃南法院向群众发放法治宣传资料1.2万份,解答法律咨询1100余人次,群众旁听人数多达6000余人次,达到了良好的普法效果,营造了良好的法治氛围,肃南县各民族群众的法治意识普遍提高,形成了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思维和习惯。

在法治护航下,祁连山的群山密林更加苍翠,产业兴旺,动物繁衍生息,植物欣欣向荣。温暖的法治故事在各个借牧点上演,各民族共同富裕的画卷正在祁连山下徐徐展开......

相关报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办

Copyright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4028866 号-1 港澳六和宝典资料 © 2017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