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在海拔近5000米的无人区,一起体验可可西里野地“电瓶拉力赛”
时间:2024-08-12 16:03来源:新华社责任编辑:李笑颖

在海拔近5000米的无人区:开车近10个小时,换8次电瓶,陷4次车,是种怎样的体验?

今年藏羚羊迁徙产仔季,记者和青海省公安厅森林警察总队可可西里森林公安局巡山队一起到可可西里巡山,体验了一回高海拔“荒野求生”。

装满两大桶汽油,准备好水和食物,巡山队伍一行5辆车从可可西里索南达杰保护站以南进入无人区,向藏羚羊“大产房”卓乃湖出发。

可可西里腹地人迹罕至,没有道路、没有信号、气候变幻无常。在巡山队员们看来,再先进的设备在这里都有可能失灵,人的经验与判断在这个时候更为可贵。有时看着坚硬的地面,却是危险的陷阱,有时看上去不知深浅的水洼,却能一冲而过。

49岁的尼玛扎西是可可西里森林公安局的一名辅警,也是巡山队的一名老队员。尼玛扎西2000年来到可可西里工作,专门负责车辆维修和驾驶。面对雨季的无人区,复杂的地形、恶劣的天气,这位经验丰富的老队员十分谨慎:“现在雨水多,冻土融化、路面湿滑,车很容易陷在烂泥里,我们一定要多加小心。”


7月7日,可可西里森林公安局巡山队队员尼玛扎西(左)在可可西里腹地修理车辆。新华社记者张龙摄

“哐当”一声,随着车身剧烈地摆动,车队逐渐驶离109国道。野牦牛悠闲觅食,雄鹰冲破长空,没有树木遮挡,不存在任何人类活动的痕迹,广袤无垠的荒野画卷在我们眼前逐渐展开。

在烂泥巴中找出路,司机只能不停地转方向避免陷车,而整个车身像是风浪中的小船,高低起伏、颠簸不停,巡山队员形容这是:“把五脏六腑颠‘乱’了,又重新安装一遍。”

行程过半,突然前方车辆发出了双闪信号,对讲机中,尼玛扎西告诉我们:“陷车了,抓紧救援。”

在海拔接近5000米的地方,巡山队员迅速跳下车,简单查看情况后,拽出绞盘,一边把轮胎在烂泥巴中垫起来,一边指挥拖车。当我们想要下车帮忙时,却遭到了他们的一致拒绝:“你们的身体还没有适应这里的气候,在车上待着就是最好的帮助。”

7月7日,可可西里森林公安局巡山队车辆行驶在卓乃湖区域。新华社记者张龙摄

充满未知的巡山路,陷车仅仅是挑战的开始。

雨季的可可西里一天见四季,这片云彩飘着雨,那边天空放了晴。当我们疑虑能不能在天黑之前到达目的地时,车队中一辆车的电瓶因为陷车进了水,不能发电了。

怎么办?讨论后,队员们决定把其他车上的电瓶换到这辆故障车上,相当于轮流给这台车更换电池、充电。

为了尽量减少更换电池的次数,驾驶员刘师傅铆足了劲儿,路上连雨刷器都舍不得开,可可西里森林公安局辅警袁广明帮他指路。

冒着大雨搬电瓶,腿埋在泥巴坑里查看电路。经过将近10个小时的路程,我们终于在天黑前赶到了目的地。一路飞奔,袁广明说:“刘师傅把脚踩到了油箱里,我们比预计快了两个小时,只换了8次电瓶就到了,太幸运了。”

此刻,逆着光向卓乃湖看去,远处山坡上成群的藏羚羊变成一个个跃动的黑影,在天边跳跃。

这是7月8日在可可西里卓乃湖区域拍摄的营地。新华社记者张龙摄

入夜,恼人的泥巴坑在月光照射下变成了一块块光斑,这是无人区黑夜唯一的“光源”,也是巡山队员夜间判断方向的路标。

在我们感慨一路走来的诸多不易时,巡山队员们借着月光找到了一处避风的地方,迅速搭起帐篷,用汽油喷灯、高压锅准备做今天的第一顿饭:煮方便面。

相关报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办

Copyright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4028866 号-1 港澳六和宝典资料 © 2017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