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青海湖乡始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按照“一站受理、多元化解”的工作思路,牢牢把握农牧区矛盾纠纷化解“六小”工作法的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坚持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阵地队伍建设、常态化普法宣传,扎实推进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不断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促进矛盾纠纷源头化解、高效化解,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以“防”为先,打造定分止争“全链条”
矛盾源头预防到位,发现“早”。推行“村干部+民警、辅警+网格员”的人防巡查方式,按照“全覆盖”的原则,组织人员通过走访摸排,及时获取苗头性、倾向性、预警性信息,全面排查辖区内突出矛盾纠纷,为有效化解矛盾纠纷赢得主动权。
矛盾隐患排查到位,业务“熟”。依托基层群防群治队伍、协管员及网格员力量,积极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在日常巡逻工作过程中,拉近干群距离,创造良好的调解氛围,真正做到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矛盾关口前移到位,措施“活”。通过走访辖区村民、工地、牧家乐等,全面收集各类苗头隐患,聚焦草场纠纷、邻里矛盾、家庭纠纷等重点事件,全方位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工作,提前谋划针对性化解举措,确保不留死角。截至目前,已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0起。
以“建”为辅,筑牢风险防范“安全堤”
完善资源保障,推动阵地建设“好”。结合全省“枫桥式”五星级司法所创建要求,青海湖司法所积极创建“三所一站”融合室,打造“枫桥经验”海晏新样板,对司法所、派出所、律师事务所的专业力量和公共法律服务站的资源进行了优化配置和整合,避免各自为政,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进一步实现“警法融合、三所一站共治”的实战化机制,全面提升全乡法治建设水平。
配优调解队伍,促进调处效果“好”。进一步整合、融合各方人员力量,积极吸纳律师、民警、网格员、村妇联主席等,充实乡、村两级调解组织力量,凝聚起化解矛盾纠纷的强大工作合力。在调解过程中,采取法律指引、心理疏导、教育引导等措施,实现“调解一件、普法一片”的双赢效果。截至目前,已吸纳11名律师、10名干警、5名村妇联主席加入人民调解员队伍行列中。
以“宣”为常,塑造纠纷化解“有机体”
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发动律师普法资源。依托“一村一法律顾问”平台,组织法律顾问开展法律服务,为群众针对性提供法律咨询,面对面解答群众疑惑。加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打造主题鲜明、特色突出、僧众喜闻乐见的法治宣传教育阵地——白佛寺法治长廊,推动法治精神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中深入人心。
持续强化法治宣传教育力度,多部门联合普法。把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和法治宣传教育结合起来,结合宪法宣传周、民法典宣传月、平安建设宣传月等重要时间节点,全面开展“法律十二进+”活动,积极引导广大农牧民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浓厚氛围。截至目前,已开展各类普法宣传活动30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