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江中上游,被誉为“世界客都”的梅州,迄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郭沫若曾称其“文物由来第一流”。
在这片土地上,有78个中国传统村落、5个国家级古村落、4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422处名人故居,是国家级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推动文化繁荣,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近年来,梅州法院从优秀客家传统文化汲取审判智慧,以严保护的力度、源保护的深度、大保护的广度,守护客家优秀传统文化永续留传。
靠前服务
梅州,古称嘉应州。“一城两坊”,即嘉应古城、攀桂坊和望杏坊,是梅州迄今保存最典型、最聚集、最完整的历史文化保护区。近年来,梅江区将改造提升“一城两坊”作为延续梅州千年历史文脉精华的重点项目稳步推进。
“一城两坊”中原有440多套店铺由梅州一城两坊保护开发有限公司管理,租期至2024年3月。为推进老城改造,店铺均需收回,但合同到期后刘某迟迟不肯交还店铺,公司遂向梅江法院提起诉讼。与刘某存在同样情况的还有周边三四十户商户。
承办法官通过向刘某释明相关法律规定,劝说其及时腾退,并向公司争取宽限时间,最终促使双方在庭前达成调解。今年8月,刘某将店铺交还,周边商户也陆续腾退。
文化遗产是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灵魂和载体。梅州法院坚持严保护和助发展并重,助推客家文化“护起来、活起来、亮起来”。
严惩盗掘明代古墓和盗窃古民居老物件犯罪行为,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光禄第”权属纠纷定分止争,妥善审理涉红四军纪念馆劳务纠纷……梅州法院成立文化遗产保护合议庭,把相关案件纳入“四类案件”监督管理,构建涉文化遗产专业审判体系。近3年,共调解和审结涉文化遗产保护案件20余件。
同时,法院成立法律服务工作专班,“一项目一策”建立对接响应机制,为文物保护、征地拆迁、房屋腾退提供专业法律意见。在多个文化产业园区设立旅游巡回法庭、巡回审判点,就地“调、立、审”,现场提供法律咨询和诉讼服务2000多次,促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
善治未病
“自从解决了土地权属纠纷,又经张榕轩后裔重新修缮,幹荫堂不仅入选梅县区不可移动文物、梅州十四大名人故居,也成为松口古镇重要文化旅游景点。”梅州市人大代表、南下村党支部书记赖志南说。
幹荫堂的主人张榕轩是晚清著名爱国侨商,也是中国首条商办铁路——潮汕铁路的倡建者。
张榕轩后裔返乡寻根,欲重修祖屋时发现屋中已有村民张某居住。由于历史原因,这类建筑产权关系复杂,南下村村委调解未果,遂向梅县法院松口法庭庭长张锦辉寻求帮助。
幹荫堂是百年古建筑,维护其整体性对于后期修缮和文化传承具有重大意义,张锦辉从这个角度出发,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和解:张榕轩后裔买下两间横屋,张某择日搬出。
如今,这座清代名人故居,正以其典型的围龙屋结构及上百幅壁画、灰塑、木雕等充满建筑艺术元素的形式惊艳世人。游客穿梭其间,深刻感受海外华侨“生为中华民族,当效力于中华民众”的赤子情怀。
为持续做好文化遗产源头保护司法工作,梅州两级法院结合涉侨故居调研结果,共发出3份司法建议,推动古民居等不可移动文物形成“全面普查、理顺关系、规范确权、引导继承、联动调处”五步走保护格局,与统战部、文广局等启动多方联动机制,引导属地政府确定遗产管理人,组织开展涉文物保护纠纷排查工作。
为进一步守护客家文化的根,留住乡愁,梅州法院以建立“庭、站、点”融合共治机制为契机,以23个人民法庭为中心,设立112个源头解纷工作站、67个法官服务点,实现全市文物保护单位和旅游产业园区司法服务全覆盖。
同时以文化人,运用客家谣谚、“和”文化等释法说理,将客家围屋家训乡规与法律条文结合起来,形成并深化客家围屋特色调解工作法,共诉前化解10多件涉文化遗产纠纷。
常态送法
北有景德镇,南有白玉城。大埔县高陂镇是中国古瓷都之一,因其生产的瓷器“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而被誉为“白玉城”,大埔青花瓷也被授予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看似简单的每一步,却是手工匠人沉淀了几十年的技艺,每一件产品都凝聚了匠人们的心血。”广东富大陶瓷研发部主任黄志超介绍,“我们的产品融入了客家文化元素,创立了大埔陶瓷独特的风格,深受消费者欢迎,但也被一些外地陶瓷厂家和商家盯上,抄袭我们的设计及样式。为维权,我们打了好几场异地官司。”
每年定期召开陶瓷企业座谈会,通报各地相关知识产权典型案例,并结合案例给出防范风险建议;建立陶瓷产业法官服务组,下沉190多家陶瓷企业走访,记录企业司法需求,建立专门管理台账……大埔法院“授人以渔”,服务陶瓷文化传承创新的司法步伐未曾停歇。陶瓷企业也受益颇丰,近年来他们主动发起的知识产权侵权诉讼案件均以胜诉结案。
这样的精准普法实践还有很多:召开“客家娘酒版权保护”企业座谈会,为单丛茶企业举办防范法律风险培训会,引导金柚、茶叶、陶瓷等企业申请地理标志……法院“订单式”服务,助推客家文化元素焕发生机。
以法之名守护文化传承,不仅要聚焦核心领域,也要聚焦重点人群。近年来,梅州法院深入挖掘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当中的法治元素,推出了“山歌剧普法”“客家民俗文化普法”“非遗普法”等特色普法项目,联合司法局、文广旅等部门走进校园、走进社区,将“法治+客家传统文化”送到群众心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