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想着为这事不知道得跑多少趟法院,没想到今天就拿到调解书了,心里这块大石头可算落了地。”案件当事人魏大姐手捧着调解书,满脸笑意,难掩激动地说道。
近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三坪垦区人民法院速裁团队利用诉前调解,仅半天时间就成功化解了7起劳务人员讨“薪”的劳务合同纠纷系列案件。
不仅迅速为当事人解决了萦绕心头的烦“薪”事,还巧妙地避开了繁琐诉讼流程,极大减轻了当事人的诉累。
据了解,7名原告均是被告工地里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
此前,双方劳务合同因故解除,可解除之后,一部分劳务费却如同石沉大海,迟迟未能发放到原告手中。
无奈之下,7名原告一合计,一纸诉状将被告诉至法院,满心期待能讨回自己的辛苦钱。
然而,被告也有苦衷,用人单位坚称7名原告在工作收尾阶段存在工程资料未按规定要求完成、移交的情况,致使公司业务衔接不畅,额外蒙受了不少损失,顺势提出要求各原告给予一定的赔偿。
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矛盾愈发激烈,僵局就此形成。
案件流转至速裁团队后,承办法官锐地察觉到这批案件非同小可,牵扯到众多群众的劳务工资,关乎一个个家庭的生计。
时间紧迫,法官当即与双方当事人取得联系,详细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抽丝剥茧地理清双方争议的关键症结,力求精准“把脉问诊”。
彼时,情况已然十分危急,若双方矛盾进一步激化,工程资料持续搁置、无法按时移交,企业后续项目无法推进,员工工资更是没了着落,两边都将遭受难以估量的损失。
组织当事人梳理、移交案涉工程资料
法官徐瑜深谙其中利害,为防患于未然,她一头扎进案情资料里,逐字逐句研究合同条款,反复核对往来账目,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同时,积极组织双方当事人梳理争议焦点,将工程资料范围固定下来,一份份核对、罗列已完成工程资料清单,同时精心拟定出切实可行的资料交接方案,并全程紧盯资料移交的每一个环节,确保万无一失。
在法官的不懈努力下,案涉工程资料顺利移交,如同搬走了横亘在原、被告之间的一座大山,双方矛盾争议点大幅缩小,损失扩大的“火苗”也被及时扑灭,潜在危险得以有效遏制。
趁热打铁,趁双方态度有所缓和,承办法官紧接着开启新一轮调解攻势。
几轮耐心对账下来,法官徐瑜心里有了底,一方面,她向被告严肃释明拖欠工资背后潜藏的严重法律后果,督促其正视问题;另一方面,又轻声细语安抚原告焦急的情绪,让他们平复心情、理性看待。
紧接着,法官巧妙引导双方当事人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下一步化解纠纷的可行方案。
经过一轮又一轮的释法说理、利弊权衡,双方紧绷的神经慢慢松弛下来,最终达成了各方都满意的调解方案。这般柔性调解,成功避免了因硬性判决而导致双方矛盾进一步激化的局面,实实在在地做到了公正、高效、便民。